2020年1月28日星期二

关于大学日文班的那些事

今年本科最后一年,选科方面比较自由,所以我为了拉高我的平均分,就去争取了一下选日文当选修科。然后呢,上个学期因为我的水平被老师认为超过了课程,被禁止选修。所以我上学期就只是去旁听;但下个学期,这么幸运,时间表又没有冲突,然后老师终于肯让我选日文为选修科了。

我们的日文教授,是一位看起来四五十岁的,和蔼可亲却不失庄严气场的女士。她是那种,教书尽心尽力,但看得出她有意在维护着 “老师” 形象的,就是她会想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 “好老师” 的形象,但她不会成为学生的 “朋友” 的那种感觉,就是她不会跨越 “老师” 那条线。所以即便她和蔼可亲,却永远和学生保持着一个无法消除的隔阂感,让学生对她会一直抱有一种敬畏感。

而且她是个非常 “日式” 的人,她的穿着打扮,她的生活习惯,都和日本人非常相似,即便她是个马来西亚人。从这些细节中,我看得出她是个很喜欢日本文化的人,所以我就好奇,为什么她当初在日本留学后没有留在日本工作,而回来马来西亚当了日文教授。然后我竟然敢问了这个有点 “敏感”(可能会戳中老师的遗憾)的问题。后来我得到了答案,确认了我的猜测,就是,如果可以,她确实是希望留在日本发展的。

而且她真的很 “牛” !我去大学官网看了她的简历,真的挺可怕的,得过各种文学奖,还翻译过很多大神(例如夏目漱石)的作品。并且,她竟然还是HSK汉语水平考试的检察官。其实她说过的,最让我肃然起敬的一句话是:“我这一生都献给了文学。”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散发出来的,是 “自豪” 与 “无悔” 的气场,让我觉得,这人真的做到了选己所爱,爱己所选。我由衷的觉得这样的人很了不起。

我记得我第一次去找她的时候,由于我不是从大一就跟着上来的人,我算是插班生,我要直接去上大三的课,所以得进行实力考核,她随手翻开了一本参考书,让我朗读句子。我战战兢兢的把句子念了出来。她说:“发音很不错。” 我本身其实是高中的时候跟一位老师学了几个月的日文基础,之后也曾去日本当了三个星期的交流生。之后就自己盲目的自学,所以并不是非常系统性的学习,所以会的东西林林总总,却也零零散散。但最后老师是断定我已经超越了3A(大三第一学期)的程度,所以如果我真的要,也只能选修3B(第二学期的)。所以我上学期当了整个学期的旁听生,而下学期终于能堂堂正正选修了!哇哈哈哈!

我第一次进班的时候,就像转学生那样的场景,老师给大家介绍我,说我作为旁听生,今天会加入这个班。然后老师又说了:“这位同学的程度比在座的各位都高,所以如果你们听不懂她说的话也是很正常的,莫慌。” 我惊了。才上课第一天啊我的天,老师您这句话会把我置于何地啊......(晕乎)然后从那天起,我就被同学们以看学霸的眼神仰望了......

上次不知道聊到什么话题,老师曾经说过,她觉得,语文教授一般有2种。一种是想留下自己的 “作品” 的;另一种是想给学生留下 “回忆” 的。而她本身,是后者。她希望她的学生毕业后,也会记得她这位老师。我那时候瞬间又对老师肃然起敬了。而且平时练习谈话的时候,我们都会聊一些日常的话题,而其实老师也真的会记得每个人的回答,她真的会比其他任何一位教授都更了解学生,例如学生的家庭状况、爱好、梦想,之类。虽然估计她不可能对每一届的每一位都记得那么清楚,但她曾经记得,这份曾经就是用心的证明。

她其实真的做得到留在学生回忆中这件事。例如,她有一天满脸欣慰的告诉我们,前几届的学生要结婚了,给她捎来了婚礼请柬。看吧,用心是会被看见,会被记住的。那瞬间啊,我突然觉得,这种师生情谊,真暖,真好。

平时上课,做练习、小考、问答,她都会记下大家的分数。然后在学期末的最后一天,来个 “颁奖礼”。她会给表现好的同学颁发奖项,一些可可爱爱的小零食和小文具。然后我很不好意思的好像上学期就领了一半以上的奖项(掩面)。最后,她给大家每人一块KitKat巧克力棒,因为KitKat在日文叫「キットカット」(kitto katto),和 “一定胜利” 的「きっと勝つ」(kitto katsu)谐音,寓意祝大家考试顺利,过关斩将。这件事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但我能说,这样用心的老师,我没遇过几个。而这件微而足道的事,我估计会永远留在每个同学心里。

在偶然知道了老师也和我一样的个文具控之后,我在某天趁机问到了老师的生日之后,决定给她送一份文具类的生日礼物!(但万万没想到竟然是个天蝎座......我瞬间想起了我老妈和外婆(脑阔疼))我观察了老师平常的喜好,我觉得我选的礼物老师一定会喜欢的,哼哼~ 等开学就交给她~ (快乐!)

我很早就告知老师我要给她送礼物了,老师惊喜但也说不需要,但最后说了谢谢。我精挑细选了几个星期,在某宝买的礼物到了之后,我马上给老师发了电邮告诉老师。(因为那时候是假期,没办法给老师送去。)然后我的电邮标题是:【礼物到达了哟!】(是的,我估计敢这样 “不正经” 的给教授发电邮的人就只有我了吧哈哈哈哈😂)

我直接上图,你们自己细品(手动doge):

(你可见过敢在给教授的电邮里加一堆颜文字的童鞋?😎)


然后另一封是刚刚告知老师我下学期的时间表没有冲突我可以顺利选修3B日文的电邮:

(我就是全村最靓的崽😎


我感觉,我是不是在二哈的属性越走越远了......(远目)

风萧萧兮易水寒,二哈一去兮不复还。(强行古风)

其实我只是想说,这位老师,值得我记录在我的回忆里。
我也希望,我值得被记录在她的回忆里。

很常觉得,生活里遇到那么多闪闪发光的人,我可真幸运。(对得起我名字 [doge])


2020年1月21日星期二

偶像:人间理想

来聊聊偶像这件事吧。

其实,我从小对于“偶像”这个词的定义就特别高,就是“偶像”这个词是被我封在高高的神坛上的。在小时候大家都在讨论“你的偶像是谁”的时候,大家都兴高采烈的说着哪位艺人,多帅气,唱歌跳舞又行;不然就是说哪位演员,颜值多高,之类的。但我那时候也并没有特别喜欢的艺人,但即便有觉得还不错的艺人,我也不会把他封为偶像。

而且,偶像这个词的起源也并不是“欣赏或者喜欢的艺人”的意思。是早前的人们用木头雕刻的人像,用来崇拜的信仰,甚至带有盲目的元素的。虽然现代人对于偶像的崇拜也确实还有盲目的成分,但有些人把偶像和喜欢的艺人画上等号这个设定我是无法认同的。我认为偶像未必得是艺人,甚至不用是公众人物。他可以是身边的人,甚至可以是个虚拟人物。

偶像对我而言是一个精神榜样的存在。如果那个人身上有我憧憬向往的特质,有值得且想学习的地方,是我想成为的那样的人,那我就会把对方封为我偶像。我特别喜欢一个对于偶像的说法就是,偶像是可以照亮粉丝内心的一束光。我觉得偶像也是个精神支柱吧。就是在这个大家都垂死挣扎精疲力尽活着的世界里,在怀疑人生想要放弃时刻,总能想起世界上还有这般美好的人,那个单单想起就可以支撑起你疲惫不堪的身心的人。

来细数一下我现在的偶像啊,郭沁、羽生结弦、詹青云、庞颖、邱晨。

【郭沁、羽生结弦】和【詹青云、庞颖、邱晨】对我来说是2种不同的感觉。前者是觉得 “天啊,这些人太美好了,真的太敬佩了,真美好的人儿啊。” 他们身上都有我很想学习的地方但是 “想成为他们这样的人” 的感觉倒没有那么强烈。就是怎么说呢......他们的 “属性” 和我的不太合得来。就是他们太“仙儿”了,就是只能远观不可触碰的那种。但后者呢,对我来说比较 “接地气” 吧。就是有一种 “我努力一把我或许就能成为那样的人” 的感觉。再来就是前者吸引我的是【个性】,后者吸引我的是【三观】。个性这种东西就千人千样,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也学不来。但三观就不同,三观就是值得开拓值得学习可以打造的。前者让我看到世界竟然有如此美好的人;后者让我看到世界竟然可能如此美好。

其实这篇我主要是想说阿詹阿庞和活爹在我心目中和别的偶像有什么区别。沁郭郭和柚子会让我很喜欢他们;但阿詹阿庞活爹除了让我喜欢他们之外,也让我变得可以喜欢自己了。就是,他们做到了另个层次的东西。我喜欢沁郭郭和柚子但我认为他们太崇高不可企及,但阿詹阿庞活爹让我知道了,我也有可能成为像他们那么棒的人。

熟悉我的人大概都知道,其实我一直都不太喜欢自己,正是因为自己了解自己,自己知道自己所有的不堪,所以才无法喜欢自己。但喜欢阿詹阿庞活爹的同时,我认同的喜欢的他们的想法,同时那也是我的想法,那是我和他们共同点。我喜欢他们的想法,意味着我的想法也值得我喜欢。就是,他们身上和我重叠的东西,让我变得可以喜欢自己了。身上的那份卑微、认为自己不值得喜欢的那份不自信,好像瞬间就可以消散了。他们提倡的、鼓励的,那些很正的三观,我自认我也是有的。就是,我喜欢他们的三观,所以秉持着相似三观的我,我也渐渐可以喜欢了。我也终于可以跨过那道坎儿了。我终于也可以认为自己是个不错棒的人了。我感觉我对于自己的心态变好了,我似乎连自身散发的气场?气质?都渐渐变好了。就是,我认为我自己可以是我自豪的存在了。

所以我真的很感谢他们,更感谢命运让我遇上了他们。他们是真的可以做到我定义里的偶像做到的最高级别的事,就是:让我不再否定自己,让我成为一个更好、更优秀的人。他们不是那种不可企及的存在,他们就是切切实实证明给我看的,每一个平凡人都可以变得如此优秀的存在。

虽然不敢保证以后,但至少现在,我觉得我以后再也不会遇到一个能取代他们存在的偶像,不会再遇到更加能让我变得更优秀的偶像。他们就是在我面前开创了这条路,让我知道,这条路是通的的人。如果以后有哪天,我在哪个领域获得什么成就,有机会在哪个场合发表我的感谢言论,那我一定会提到他们。他们真的开启了我人生里很厚很高的一道墙的很大的一扇门。

变得可以喜欢自己,这件事真的,不知道怎么说明,就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感觉看世界的眼光都可以不一样了。我感觉我以后走路可以不用低着头了,我不需要再很努力的降低的存在感了,我好像可以不那么怕别人的目光了。就......我突然开窍了?哈哈哈哈不知道。但是就,总之,谢谢你们。谢谢阿詹,谢谢阿庞,谢谢活爹。谢谢你们成了我生命中的一束暖光。

你们是我的人间理想。


2020年1月12日星期日

2020你好

照理来说这个题目应该在1月1日写的,起码也要在第一个星期写吧,但其实我本来完全没有要写的意思,是被邻居催稿了我才被迫营业。但其实要写什么我也不是太确定的,就想到啥写啥吧。可能会写写自己心境的变化吧。

我就觉得吧,我越来越佛了。佛得连仪式感也不需要了。例如我每年的跨年仪式感还是很重的,但是今年我啥也没做。没有倒数,没有去看初日出,没有写new year resolution,没有给新一年的自己写信。就是除了和两三好友到FM吃夜宵(还被友人弄翻了cider喷到自己身上“开光”)以外,啥也没了。要问为什么的话,那就是累吧。累得啥也不想干只想躺平。

以前的自己还会想说,新的一年要设立什么目标,要让自己变得稍微了不起一些;但今年,我就觉得,要能好好过完这一年我就很了不起了。但其实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想做的该做的事都已经记在脑子里了,写不写也无所谓。倒不如说,是因为更加坚定了心之所向,所以不需要外在的形式感的支撑了。

虽然佛系这个词,是个看起来是褒义词的中性词,它代表的是不执着和看得开,但这会不会也可能是自己给自己不上进的借口呢?会不会对什么都没有追求,自己也变得什么都不在乎了呢?那样还算是活着吗?我不知道。但是我能知道的是,生活必须让自己心里舒服了,才会感到快乐。而且,我觉得这背后更重要的意义是:全世界都追着你打了,你就不能放过自己吗?连自己都不能放过自己吗?说不定,学会放过自己,是一辈子都该学习的课。就如李诞说的那句:“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那他和咸鱼有什么差别?如果一个人的梦想就是当咸鱼,那他和人生赢家又有什么差别?”

我很常会反思自己。我就在想,要是以前的我看到现在的我,大概会觉得现在的我太邋遢太落魄了。但现在的我却完全觉得这样的自己很ok。就是可能以前的我会觉得现在的我怎么这样了,怎么越来越像那种讨厌的、自己不想成为的大人了。我不否认可能我真的是在“变老”,但我现在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说不定我真的会成为以前的我讨厌的那种大人,但是现在的我不会去讨厌我即将成为的那种大人。

说不定以前的我会觉得现在的我“沦陷”了,但现在的我其实会把这个定义为“成长”。其实我到现在还是很认同那个成长的定义:成长就是三观不断崩坏又重建的过程。就像我小时候,被家长教成非常典型的社会刻板印象,例如什么成绩差的学生就一定是坏学生、骂脏话的人就一定是道德败坏的人......之类的。但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不对的。所以那时候我觉得我成长了。而说不定,小时候的我也会觉得那时候的我“变坏”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的。现在的我真的认为,能好好的过好当下,就是很了不起的活法了。甚至,我现在还有每一次我“成长”的那种骄傲感。

我总结一下,我发现成长这件事就是变成一个以前的你会不理解不接受但现在的你却会认同却还可以引以为傲的存在。所以我就在想,那我现在不能接受自己以后变成什么样的人,那到时候我要是变成了那样的人,我到底是会鄙视自己还是又有一份成长了的骄傲感呢?还是到时候,连骄傲感本身,都可以舍弃了?

我觉得我现在的三观非常的“奇葩说”、非常“年轻人”,尤其非常阿詹阿庞式的理想主义。我很喜欢阿詹那句“我认同有人说我过于理想主义,但我想不到有什么理由不该理想主义”。我现在觉得自己的三观超棒,脱离了社会规范的刻板印象,包容性、接受度都越来越大了,知道了世界人人皆不同,但同时人人平等。每个人的不同都是他们的独特性而不该被约束被否定。

但十年后二十年后呢?我会不会又“沦落”或者“成长”成那种我讨厌的中年人?我会不会变成那种反对下一个时代的观点的那种不懂变通的老古板?说真,我现在是不愿意甚至是害怕成为那样的人的。但我更担心到时候我会以那样的自己为傲。但会不会其实只是现在的我不能理解中年人的“正确”呢?会不会到那时候我就领悟了呢?

我不知道。我承认我现在身上有着阿庞所说的那个“年轻人的傲气”,并引以为傲。所以我也认同阿庞说的,或许我们年轻人经历的还太少。但我们依然愿意抱有这份年轻人的傲气直到生活教会我们该有的样子。

但我对自己还是拥有那一份相信,相信自己能清楚的分辨有些原则,是不会为世界让渡的;有的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改变的。我期待下一次“成长”的到来。不管将来自己成为了什么样的大人,我觉得我还是可以很放心的把现在的自己交给未来的那个自己,然后对她说一句:“接下来,拜托你了”。

初代一系,我的白月光

今天看完了 PSYCHO-PASS 剧场版 2015。写篇感想。 从第一季的【惊叹】,到第二季的【失望】,到剧场版的【重燃】。之前还没看剧场版的时候,第二季真的让我失望到我甚至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一直“欺骗”自己PP第一季就完结了。 首先来赞叹老虚,是老虚把第一季观众的心抓...